讲前
五部大论
- 戒律
- 俱舍
- 中观
- 因明
- 般若
六度(六波罗密多)
- 布施
- 持戒
- 忍辱
- 精进
- 禅定
- 般若
入菩萨行论在各地的弘扬情况
印度
入菩萨行论在印度有108个注疏,而且出版要求严格。
藏地
藏语版入行论有八本左右,藏传佛教中,不管是格鲁派、噶举派、萨迦派、宁玛派,每个寺院共同认可的、必须要学的一部论典就是《入菩萨行论》。
汉地
唐朝佛教兴盛的时候,入行论未译成汉语。宋朝永煕二年,天息灾将此译成《菩提行经》,进行了精密的翻译,但词句艰涩难懂。
近几年来,隆莲法师翻译了甲曹杰的《入菩萨行论注释》,台湾的如石法师也到印度求得了《入菩萨行论》的传承,经过了很长时间,翻译了本论,同时撰写了《入菩萨行论浅释》,还探索了《入菩萨行论》与《学集论》、《经集论》之间的关系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汉传佛教的寺院中,才有个别修行人开始接触《入菩萨行论》。
发心
不善的发心
例如:为了获得财富地位名声,有些道场靠这个机会赚钱。
无记的发心
例如:“别人都在听,那我也去听吧。”,既没有为众生也没有为自己,什么想法都没有。
善的发心
- 下等
- 中等
- 上等
在闻法时应该避免几种过患:
三种过失
耳根不专注的过失
闻法时耳根一定要专注上师所讲的讲义,不能随随便便散乱于其他的地方。
例如: 有些人插着耳机听佛法,一边听一些别的音乐。这样就像把水器扣在地上,你在上面倒了多少水,里面也是一滴不存。
2. 心不专注的过失
听法时心一定要专注,否则上师所讲的法语不可能在相续中获得,就像一个盆子的底是漏的,任你在上面怎么倒水,全部都会漏光、一点也不存留,同样,讲课的时候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,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听,每一句应该记在心里,铭刻于心。
例如: 运用电视或网络时,有些人一边做事一边听法,效果肯定不好因为前面的内容还没有听懂,一下子就过去了,中间断章取义地了解一点,这是根本不完整的。所以,依靠现代设备来接受佛法的人,你们最好先把家里、单位里的事情全部处理完,然后空出半个小时,把门关上,不要跟其他不信佛教的人一起,应该创造一个小的范围,或者跟金刚道友在一起,专注听音频或者视频,这样才会真正获得佛法的利益。“我”看外面的很多居士,行为确实不如法,只不过把学佛当作一种享受,或者只是一个交代而已,佛法的利益能不能利益到也不好说。
3. 杂烦恼的过失
听受佛法的过程中,如果你对别人生嫉妒心、嗔恨心、贪心,经常起各种妄念分别,和别人胡言乱语,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,听佛法时心不在焉,这些都叫做杂烦恼。我们听受佛法时,要把其他的琐事全部都放下来,在这个时间里如理如实地听受佛法,若能如此,听法才有一定的功德,所以,每个人最好把自己听法威仪摆正过来。
六种垢染
傲慢
听法的过程中不要有傲慢心,不要认为上师所讲的、辅导员所讲的,我自己也讲得来,于是在别人讲法的时候,摆出一副傲慢相。其实,我们的傲慢心根本不容易察觉,所以我们在听法的时候最好把傲慢的包袱放下来。
不起信心
对佛法一定要有信心,就像印光大师讲得那样,佛法依靠信心而获得。
没有希求心
如果没有希求心,没有兴趣,别说是佛法,就连世间上的一个东西也是得不到的。正是因为对佛法的希求,以前的高僧大德宁愿越过火海刀山,寻求佛法而获得成就,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,随随便便就能听闻佛法,大家务必要好好珍惜,因为这种缘分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。
外散
听受佛法时心不能往外散,因为凡夫人没有断掉自相续中散乱的种子,色声香味一出现,心马上就会到外面去,往往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,所以听法时一定要专注。
内收
有些人在听课时一直打瞌睡或者昏沉,看他的表情也是迷迷糊糊的,这样听佛法能不能获得法益呢?肯定不能。不要说佛法,就算在世间的学校里,学生上课打瞌睡,老师也应该拿棍棒来“啪”一下。
厌倦
有的时候如果讲的时间稍微延长了一定,下面有人便不耐烦了,不停地看表,“为什么还不下课”,“为什么还在讲啊”,这种厌烦心也是没有功德的。
五种不持
持义不持文
只能抓住一些意义,对词句根本不知道。有些人这样讲:“背书有什么用啊,我把内容理解就可以了。”但内容是依靠词句来表达的,如果没有词句的话,内容肯定讲得不清楚。有些人能把好几部论典背下来,他们在讲法的时候,原文的整体框架全部了然于胸,但如果没有背过的话,大概内容可以抓一块,但实际上是不完整的,所以必须要依靠词句。
持文不持义
对词句方面,比如辞藻学,音韵学,诗学特别欢喜,只能了解一些词句,不能通达它的意义,就像我们听歌词一样。
上下错乱而持
本来佛经论典中的内容是不会上下错乱的,但我们把上面的内容加在下面,下面的内容加在上面来理解,就是上下错乱而持。
没有领会而持
佛经中有 +四种意趣四种秘密,了义,不了义等差别,如果没有通达其中真正的意义,就是没有领会而持。
颠倒而持
比如,佛法本来是断除烦恼的根本,但你反而执着它是世间快乐的因,这就是颠倒而持。
还要依靠四种想
《华严经》: 把上师作医王想,佛法作妙药想,自己作病人想,认真修学作治病想
教法
指所说文字自性的法,包括显宗的三藏十二部、密宗的续部等。
证法
指教法的意义在我们相续中存在,如出离心、信心、悲心、戒定慧等功德。
善说海
- “善说”:完整无缺地宣讲大乘《入菩萨行论》的甚深意义
- “海”:本论所引用的教证、理证相当丰富,犹如大海是一切宝藏的来源,而此处教法证法的来源就是这部论典,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,故取名“善说海”
随福德分善根
有实执、相执的善根是于轮回中享受悦意人天福报之因
随解脱分善根
无有实执与相执,如梦如幻中积累的善根是获得菩提之因
Backlinks: 入行论善说海广解